-
- 2023-12-07
- 2023-12-04
- 2023-12-01
- 2023-11-30
- 2023-11-30
- 2023-11-30
- 2022-05-14
- 2015-05-14
-
- 2017-11-15
-
- 2023-11-30
- 2023-05-12
- 2023-05-12
- 2023-05-12
- 2023-04-01
- 2019-05-13
-
- 2023-04-28
- 2023-03-27
- 2022-08-02
- 2021-06-01
- 2023-10-20
- 2023-09-27
- 2023-09-27
- 2023-06-08
- 2023-12-07
- 2023-12-01
- 2023-11-16
- 2023-10-27
- 2023-03-30
- 2022-10-31
- 2022-10-18
- 2021-03-03
-
-
-
抽血后针眼处淤青或鼓包是什么原因?
1、由于静脉抽血时注射器不仅刺破皮肤表面,而且要扎入静脉血管,所以皮肤表面的针眼并不一定与血管壁上的针眼在一个点上。按压时仅仅用一根手指压住了皮肤表面的出血点,并未能有效按压住血管上的出血点,因此会出现渗血、瘀血的情况。正确的止血按压应该是用两个手指压住抽血处,将皮肤表面和血管壁上的出血点整体压住,就可以避免血管继续出血。
2、止血按压的时间尽量在5分钟以上,年龄大或血小板异常患者按压时间应相对再长些。不要看到皮肤表面不流血了就停止按压,因为主要的出血点在血管处。有些没有有效按压住血管出血的就会出现较大的鼓包,其实就是静脉针孔位置出血引起的。
3、抽完血后由于血小板还没有凝固,血管针眼处仍在继续出血,因此按压时千万不能揉,轻揉出血处不仅不能止血,反而会加速出血,效果适得其反。另外,如果袖子勒得过紧、上臂衣服太紧,导致血液回流不畅,也会引起渗血,所以抽血后进行按压止血的同时,注意拉下上臂衣袖,避免上臂被衣服绑得太紧,影响血液正常回流。
4、如果发生瘀血或鼓包,可以在24小时后进行热敷,加速血块吸收。
5、部分婴幼儿采血时因为剧烈哭吵,会在脸部特别是眼睑周围出现出血点,是小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所致,量非常微小,一般2-3天就会吸收恢复正常。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转载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3年6月28日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