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学院第十六期IC科技论坛顺利开展

发布日期:2025-10-14  文:李少敏  图:王涛  来源:集成电路学院

10月11日下午,集成电路学院第十六期IC科技论坛在A116报告厅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特邀常州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周子尧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学院副院长姜岩峰教授主持,学院教师及研究生共同参会并围绕光电磁耦合材料与柔性电子器件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展开深入探讨交流。

周子尧教授以《光电磁耦合材料与柔性电子器件研究》为本次论坛主题,从材料制备、器件结构设计到核心物理机制解析,系统阐述了其团队在四大核心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内容覆盖磁电耦合功能材料与磁存储器件、磁电耦合功能材料与磁传感器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及宽禁带半导体氧化镓材料与器件,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应用价值的学术分享。

据悉,在磁电耦合功能材料与磁存储器件领域,周教授团队创新性探索光磁电耦合机理,提出利用太阳光调控自旋电子器件,通过构建光伏/铁磁异质结,借助光生电子驱动磁化翻转,实现了近零功耗自旋信息调控。同时,团队针对钙钛矿太阳电池缺陷问题,开发碘化胍多功能钝化策略,有效提升光伏器件性能,为光伏与存储结合奠定基础。在磁电耦合功能材料与磁传感器件领域,周教授团队聚焦行业痛点,突破传统有源传感器高功耗、低灵敏度局限,研发的“磁扭电”高斯计,实现无源传感。此外,团队开发的高精度磁电罗盘、抗干扰AMR磁阻传感器、高灵敏度的TMR磁场传感器,可应用于车辆检测、磁成像、叶片探伤及漏电流检测等场景,为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高性价比传感解决方案。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领域是周教授团队的重点研究方向,且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突破。通过外延生长时插入牺牲层(Sr?Al?O?)并水溶剥离的方法,成功制备自支撑外延磁电薄膜,首次发现自支撑BaTiO?单晶薄膜具备“既弹又柔”特性,突破传统氧化物易碎、难以柔性化的性能局限。该成果发表于《Science》,为柔性器件开发奠定材料基础。最后,周教授对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产业背景及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分析。他指出,氧化镓作为第四代半导体核心材料,在高压功率器件、日盲紫外探测、抗辐射电子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

周教授的研究成果覆盖光电磁耦合材料与柔性电子器件核心领域,不仅在基础理论与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更紧密结合产业需求,为相关领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互动交流环节,参会师生围绕磁电耦合功能材料本征特性、制备工艺优化及该材料体系在磁随机存储器领域的应用等学术问题与周教授展开深入探讨。周教授结合团队研究实践,分享技术突破思路与经验,为师生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学术指引。

常州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周子尧教授担任论坛主讲嘉宾

参会师生与嘉宾展开深入探讨交流(一)

参会师生与嘉宾展开深入探讨交流(二)

活动现场

阅读()

编辑:缪慧玲

审核:糜海燕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